返回列表

【Flamingo @北京】植物七日谈

文/大周

歌德说「你真正了解的事物,你会爱;当你真正爱了,一切开始。」

这个夏天,我参加了一个关于人智医学的培训课程,每天上午的第一课,是在农场那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里,观察一株植物,我们称之为「歌德观察」,因这一方式源于歌德。

《植物七日谈》之第一日

第一天,老师请我们在植物身上寻找五种几何形态——角、相交、直线、圆和平行,这是生命体的基本图形,观察其对于植物的作用,并与对人体的作用相比较;之后摘取植物的标本或者画下它来。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每个人分享自己与植物初次亲密接触的经验。人人都很振奋,不知是因为新鲜的体验,还是晨间与植物共处的妙处。

第一次,作为人类,真诚的对植物说「早安」;第一次,如此悉心且耐心地看着它,端详它的样子;第一次,像植物学家一样,对它展开思考和想象;第一次,与植物有所连接;第一次,深深感叹——原来,我们对身旁的一切,如此的熟视无睹。

对于无比静默亦无比热闹、无比坦荡亦无比神秘的植物世界,我们根本无法全然了解,但试图与其连接的一步,已引领人类回到了曾经的乐园。

《植物七日谈》之第二日

凯米拉老师说「问植物越多,你会看见越多。」

第二天的「歌德观察」,老师让我们选择一株植物,与它对话,问它五个问题。一,你的固体成分有多少?你有多干、多尖锐?二,你需要很多水吗?是怎样处理水的?三,你怎样对待空气和光?四,你如何与温暖相处?最后的问询——你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

我们满腹狐疑的离开教室,走向自然界。选择什么植物呢?这是首先的问题。

正当我四下环顾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不知所措时,想到了它,前一天被它刺到手的那一株植物,后来被告知是「荨麻」,不知道跟荨麻疹有何牵连。

我来到它近前,俯身看著它,它长在一棵大树下的荫凉里,特别的锯齿状叶子很显眼,不仔细看,真的很难察觉到叶子背面和茎上的毛刺,再近些端详时,发现连正面的小小凸起也是有刺的。「啊!好棘手的植物。」

反正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大可以对着一棵草喃喃自语,于是,我与荨麻的第一次会晤,开始了……

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我们什麼也不知道。不要以为让一株植物告诉我们它需要多少水有多么荒谬。当我全神贯注的看它、问它、闻它、听它、感觉它、思考它,它便将所有问题的答案,和盘托出。其间想起,老师说「可以尝一尝你的植物」,便试图避开那些刺,采下叶子的一角,但还是被隐藏的小刺扎到了,只得作罢,看著叶子上虫子吃过的洞,「小虫子,你怎么做到的?」

每一株植物,都自成一套完美的循环体系,它的样子,源于一粒种子。它的决定,一生不变。

植物努力将种子向天空举起,汲取来自天体的能量,最后落入大地。

自然中的智慧,无处不在,它,亦为人所蕴含。

从一粒能量充实的种子,生命开始了。

《植物七日谈》之第三日

凯米拉老师说,「思考,从开放开始。」

第三天,再次与我的荨麻会晤,带着老师的话。老师请我们对着植物冥想:一,它在环境中是如何生活的;二,在我的思考中,我有多开放,观察自己是如何思考它的。然后,以全部的关注看着植物,记住它的大小、形状和细节。最后,将思想带到10米之外,坐在看不到它的地方,画下它,你就会看到你看到了什么。

当然,在这之前,要记得问问它,「我可以画你吗?」

现在,我可以注意到一些事。在那条小径的两旁,所有的植物都在向上张开双臂,虽然它们依然故我,而对于我则是崭新的图景,我感到一种振奋人心的能量,在周遭蔓延,我想我在微笑,那是内在的喜悦。

在之后的分组讨论中,每个人的感受不一而同。可以清晰的看到,越开放自己,就越理解植物。一样的,越开放自己,越理解别人。越开放自己,越理解世界。越开放自己,越理解「我」。

这一天早上,我向植物学习「打开自己」。而如果一株小草可以为师,万物皆可为师。

《植物七日谈》之第四日

「在你的生命中,观察生命过程的三步。」凯米拉老师说。

植物生命过程的三个步骤——呼吸、调适、吸纳。那我们对于植物的思考呢?是不是也经历了这三步?

当你对着一株植物打开自己,便开启了一个过程——关注与发现;然后思维与观察融合;随之而来的是影响与滋养。

在之后的分组讨论中,大家明显与之前不同,与植物的连接愈加紧密。植物像一面镜子,在其中看见自己。有人由之反观家庭关系,有人反思事业发展,是植物的作用吗?不,改变源于我们自身,当我们关注,便开启了灵性的爱,它珍爱生命、理解生命。

有一种能量/给身体生命/给思维以光/它永恆的赋予/滋养身体/给心以方向

现在,发现这个世界。

《植物七日谈》之第五日

「某个特殊时刻,我苏醒,看见我。此时,如果我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就可以理解它。」

第五天,学习渐入佳境。

这一次的「歌德观察」,老师请我们关注力量与物质的互动,即它是在一个怎样的原力驱动下塑形的。

植物的七个生命进程:打开、调适、滋养、决定(摄入or排出)、维繁生命(拥有更多好的物质)、成长、繁衍;人类亦然。而前五步决定了生命的品质,也就是说,当我们长大成人,那个力量是否还在,并且足以支持我们持续发展并繁衍后代?

再一次与老友荨麻会面,我们已经无话不谈,似乎,并非只通过语言,而是更深层次交流,达致「更和谐的人际关係」。

「你为什么是你?我为什么是我?」我追问。荨麻在夏日的微风中摇曳,「这是我的决定,你也一样。」

我闭上眼睛,冥想。那一刻,我变成它,重现它的生命历程。最后一幕图景,种荚爆裂开来,种子随风飘落,飘啊飘,一粒缓缓投入土地,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在某个春日的清晨,种子发芽了⋯⋯然后,开始了生命的又一个过程。

这一瞬,我睁开双眼,如梦初醒,「哦!生命,是一个过程。是的,它就是这样生生不息的。」

「无论你还是我,都是那个「我」的一段旅程,对吗?」我注视着荨麻。它依然是那个样子,偶尔的摇曳,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回应。但,我已经明了。

「谢谢你,荨麻。」

《植物七日谈》之第六日

第六天,我们回到各自的植物前,重复生命的七大进程。想象它——如何开始、如何长大、如何成熟、如何死亡。

之后,闭上眼睛,思考。观察新的事物如何进入我的思考。是的,「一切遇见并非偶然」,这正是我要的。谁选择了荨麻?不是被它刺到的我,是那个「我」。一切的遇见,都是「我」的召唤,为了我可以认出「我」来。是的,我所遇见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睁开双眼时,我所看见的,是一个美丽新世界。

观念同生命一样,需要历经七大进程。「然后,让新的观念适应、发酵;当我适应它时,生命会如何;它给我的滋养何在;我想与之共舞吗;生命将为之改变吗;做决定,汲取还是排出;接受,便与之相互维繫;然后,观念的成长;最后一步,观念的散播,滋养他人。」

我所证悟到的观念,正在履行它的生命历程。

《植物七日谈》之第七日

「我收集所有行星的所有智慧于一个果壳里,聚集能量于一点。」

第七天,举行课程结业式的日子,凯米拉老师做了「结案陈词」式的一堂课。今天没有例行的「歌德观察」,而我一下课,依然走向那条通往荨麻的小径,仿佛接收到了某种召唤。

方才老师向我们提了几个问题,并不需要回答,带著这些问题生活就好。

以后看待植物世界,有什么变化?

什么是生命?

如何疗愈生命?

你的生命论?

我无法回答,我想,这是一生的功课。

那一天,特别晴朗。我在将要看见荨麻时,与一只白狐狸不期而遇。它从灌木丛中倏的跃起,吓我一跳,沿著小径跑去。我一时怔在那儿,盯著它的背影,忽然,它停下来,转头看着我。那四目相视的十几秒、也许几十秒,时间静止了。当我缓过神来,欲举步向前时,它跑走了。「再见,白狐。」对着它消失于山林的方向,我默念。

而这一切,没有第三者在场,惟一的目击证人,就是它——荨麻,好在有它。那天的谈话,自然从白狐谈起。「嘿,你看见了吗,一只白狐狸?」它依然如故的在那里,听着。「它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当时,我怀著这样的信念「它为我而来」,但对其他一无所知。

这位不速之客冲进了我平静的思想之河,令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荨麻上。所以,思考没有挣脱身体的牢笼,它不自由便无从滋养到我。于是,我轻轻抚触它的叶子(这回没有被刺到),跟我的老友荨麻告别。

而今,经过时间的发酵,「观念」渐渐成长。我意识到,那只白狐,不是谁,就是一只白狐。它的出现,带走了我的一些东西,亦赋予我新的东西,我在那一瞬之后,已经不是原来的我,可以说,它为我而来,为了交换礼物。

我似乎扯远了,其实不然,一切都源于植物世界。当你对着一株植物,彻底打开自己,就会得到一个新世界,静謐,喜悦。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