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
2019年夏天,由服务佳兆业·金沙湾项目的CS团队发起,CQ团队负责总监管与执行,再由红盟负责展览资源整合,三方团队在最短时间内拧成一股力量,为深圳佳兆业·金沙湾项目办了个城市级国际海滩雕塑艺术节。沙滩、海边、未知的天气、不可控的地理环境;20位国际知名艺术家、21件漂洋过海而来的重磅雕塑作品;6个月筹备期、0办展经验、37天展期,成为红鹤打造一个城市级艺术IP的标志性案例。
今天,CQ团队就带你从一个从海边飘来的“胖子”开始说起~
一、成为网红- 海边飘来一个大胖子
6月,走在深圳金沙湾海滩,不出意料,你会偶遇一只胖子,一只慵懒的,巨大的,背影看上去有点落寞的胖子。
这胖子面朝大海,像是借机逃离都市焦虑隐匿到海边发呆的旅人,吹着海风,看着落日,好不自在,想来因为不太习惯博物馆的四面白墙与不透风的空气吧。而你不管多么懊悔最近又长胖了,站在他身旁,保证显瘦。
这是本次海滩雕塑节21件展品其中的一件——来自知名雕塑家牟柏岩的作品《涯》,从南半球“飘”过来,坐镇本次海滩雕塑艺术节C位。也吸引各大微博百万粉丝博主宣传转发。
二、展览背景- 成为佳兆业·金沙湾的强有力品牌背书
深圳佳兆业·金沙湾项目,作为佳兆业集团集20载雄厚实力与经验打造的都会滨海匠心之作,汇聚世界滨海资源、五星级酒店群等奢华配套,希望能重新定义全球都会滨海生活标准,呈现顶端生活方式。
2018年,红鹤CS团队倾力梳理深圳佳兆业金沙湾品牌,年末,团队计划给项目运作新一轮年度传播,结合项目在中国八大最美海滩之一的金沙湾海滩的绝佳地理优势,以及期望为项目注入更多人文价值,综合考量,CS团队作为发起人,联手红盟及CQ团队,策划了以“探索城市身份与符号”为主题的深圳国际海滩雕塑艺术节,集结20位顶尖艺术家的21件雕塑作品,打造一场城市级的艺术IP节日,成为北半球最具规模的海滩雕塑节,引发全城关注,各大媒体曝光量近100万次。雕塑艺术节强大势能及传播效果成为佳兆业·金沙湾的强有力品牌背书。
三、确立目标- 成为北半球现象级海滩雕塑节
每年10月,在南半球著名的悉尼邦迪(Bondi)海滩,连续20多年来如约举办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雕塑展。沿着两公里海岸线,在沙滩、礁石等自然景观上,错落展出众多澳大利亚和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仅在短短3周左右的展期,便吸引了近50万观众前来参观。
借鉴邦迪雕塑节,同时为了深圳也能有属于自己的公共艺术节日,团队把目标设定在打造一个在深圳乃至在中国都从未有过的展览,在规模和声量上都能一鸣惊人,对城市及公共艺术都有着特殊意味。
三方团队经过6个多月的筹备工作,邀请中国、英国、法国、美国、阿根廷五个国家20位顶级艺术家参与,展出包括马歇尔·雷斯(Martial Raysse)、马克.奎恩(Marc Quinn)、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 (Robert Michael Smith)、丹·柯林斯(Dan Collins)、亚历杭德罗·奥谢( Alejandro O’Shea)、展望 、吕品昌、萧昱、张大力、王中、沈烈毅、牟柏岩、朱尚熹、高孝午、郑路、罗承志、王伟、喻高、范明正、赵艳等世界级国际艺术大师从各地航运过来的21件大型雕塑作品,让观者能够瞬间置身一个艺术和自然融合的美景之中,体验双重审美带来的精神享受。
四、给足惊喜- 突破传统展览局限
“海滩雕塑展突破了美术馆的旧有限制,把展览放在了大自然中,将公共艺术放置于更为开阔的境界的同时,也为深圳打造了一张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艺术终须走出象牙塔,走向公众,与每个人都开始建立更深层的关系,介入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地制宜,本次雕塑节把金沙湾海滩作为展览场地,在海滩、草坪和海面上错落呈现21件雕塑艺术。如果在高处观看,这些作品就变成了海岸线上的星星点点,如同人类在宇宙中留下的微不足道的痕迹,像一个又一个微小却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城市标记。而这些雕塑作品成了城市文明中点缀的符号,不断影响着城市与观者的感知与视觉,创意与思考。
根据海边的地貌特征,红鹤老友兼当代艺术家萧昱先生也冒着大雨为本次雕塑现场即兴创作,竹子被反复切割、裁剪、扭曲、旋转,被打开,到最后作品完成,这些最普通不过的竹子却意外地表现出生命的张力。
五、主题力量- 谁能成为深圳符号?
有没有一个符号能代表一个城市?从伦敦到巴黎,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没人怀疑,城市需要由艺术带来的身份标识。
在这次展览之前,三方团队与策展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谁能代表深圳?深圳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屡创中国城市的至高点,从之前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迅速转变成为国内一线城市,其朝气与活力让世人惊叹。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的奇迹,那么深圳则是中国经济的传奇。“机遇、速度、经济”成了深圳这个城市的符号,但过快的发展让这个城市的灵魂跟不上它的步伐,让人不禁思考,深圳在大众的原本认知之外还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
在此背景之下,本次艺术节的主题“探索城市身份与符号”呼之欲出,从中国艺术家张大力的作品《共生》到美国艺术家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的作品《深海之花》,探究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从知名雕塑家吕品昌的作品《太空计划》到艺术家萧昱用竹子制作的作品《生命》,都突破了材料及艺术概念的受限,艺术家关注的不再局限于艺术本身,而是把目光放到当代人类最常居住的环境——城市,以及城市与雕塑之间产生的关系。
深圳金沙湾公共海滩区域的视觉艺术是这个城市最直观的、最有内容发声的载体,一方面引导市民与艺术品互动,营造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它能培养市民对美好事物更多层面的精神解读与理解,它将为这座城市树立新的城市形象与符号。
六、一次探讨- 如何办一场有文化影响力的展览开幕式
“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不动产”,如何把开幕式与城市文化影响力相结合,团队思考了很久。最后敲定艺术论坛与雕塑颁奖仪式结合,将艺术节的文化艺术价值最大化。开幕式上,知名雕塑艺术家吕品昌先生、王中先生、朱尚熹先生以及红鹤的老朋友萧昱先生在论坛环节展开雕塑艺术的前沿性的讨论,艺术论坛以本次艺术节主题及作品展开,聚焦当代雕塑艺术及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见解,用面对面对谈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有关城市与艺术的思考。
城市生活除了物质,另一方面是可以发挥想象力的,雕塑可以填补这个空白,雕塑艺术让能人放松下来,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可以在城市空间中撒野的人,可以让城市注入更多新鲜的情感,城市离不开雕塑。 ——吕品昌
世界上60%的摩天大楼是中国造的,但其余40%的软性文化去哪了,我们要去思考。 ——王中
人文学科像生命一样,像大海一样,生生不息。 ——萧昱
开幕式现场更邀请了艺术界权威《雕塑》杂志的执行主编范海民先生与中国著名导演王小帅先生,为对城市艺术起到推动作用的单位及艺术工作者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