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凇 -偏见才有意思
有人问我:“人人都能做策略吗?”对,是的,我觉得人与生俱来就具备做策略的能力。
“策略”我们听到这个词好像是复杂无比,其实不然。策略是一个概括性的词,面对这个词的需要认清楚策略的层次,比如说今天晚上我要请你去吃饭,那我就要想想请你吃饭的策略。我需要了解你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了解今天和你吃饭的目的是什么,是沟通感情啊,是叙旧啊,还是因为我是单身要追求你,或者是需要完成一次商务拓展。根据目的给出最终解决方案前的一个方向。
也就是说策略主要是有谋略的指出方向,在方向上面来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执行方案。
在方案之前,为了不盲目的直奔结果而去,结果白费了很多功夫。我们要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指方向,那么这个指方向就是我们所说的策略。
为什么不说今天晚上吃饭的策略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这么说?因为我们请人吃饭的时候是很放松的一种心情,也许大部分情况下就没有什么目的性,但假如我在做生意,我今天要请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吃饭,这顿饭就是一种商务拓展的机会,这时候就会涉及到策略问题。
这么来说的话,是不是大家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有策划能力,只是这个能力有高有低,还有就是面对复杂的局面,达到某种既定的目标所要采取的谋略的高低就显出来了。
我们刚才说吃饭需要策略,那么治理一个国家需不需要策略呢?也需要策略。这个时候需要再把策略跟一种紧迫感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用战争来作为一种比喻,我们把这种具有非常强的紧迫感、具有性命攸关的策略叫做战略。我们经常讲的国家战略,即使是国家在和平年代,不涉及到战争我们也把它叫做国家战略,这是一种用比拟或者叫暗喻的形式来把策略这个词提升到一个性命攸关的高度。
所以呢,在宏观的、国家的策略和吃一顿饭的策略之间,我们还有各种不同层面的策略。比如说我们需要为一次营销活动指定策略,我们也需要为一个品牌一连串的、一个时间周期内(比如说一年)的行动指定一个方向,那么这种方向性的中间过程思想我们把它叫做策略思想,也叫战略思想。
我们说,这种战略思想和策略思想是有目的性的、有谋略的、有技术含量的给出方向,当然我们是希望它是最有效的、最有快速地达到目标方向,这个方向能够指导我们所有的细节工作朝一个方向去,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互相内部消耗,你说东我说西,对吧?策略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方向的选择,也就是方向的取舍,所以策略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什么都想干的,也不是大而全的,而是谋略性的放弃一些,使用一些。在今天这样的一种营销环境下,我们讲要聚焦,实际上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或者是把我们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某个方向上进行突围,进行突破,然后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
做策略之前,我们需要做调查,主要做分析,我们需要知道:一,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能不能完成、容易不容易完成、难度是什么、它的阻力是什么,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哪里,然后排出某些干扰,回避某些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那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SWOT分析了。
有了方向之后,我就想有哪些具体的招儿、手段、办法来实现这个方向。就像禅宗经常说“策略就是我们指向月亮的手指”。但是它并不是阿波罗13号能让我们登上这个月球,那些可实施、可衡量的、具体的步骤就是解决方案才能帮助我们“登上月球”。
最后再重复一下,有谋略地指明方向然后导出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个有谋略地指出方向在红鹤就叫做“做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