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走红客堂】别骗我,你的一切我都了解

【编者按】本期走红嘉宾是中国最有实力的,互联网中早期风险投资机构——合力投资的合伙人:李论Adam Lee。他有非常丰富的互联网投资实操经验,一年要看上千个项目。是合力投资里面,看项目最多的人之一。此次走红主题为“互联网前沿及营销”,共持续了2 小时,信息量如洪水般巨大,因此鹤君将分期为大家呈上。

================================

上面这个数据是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跟PC的出货量:绿色的是PC的出货量,黄色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蓝色是平板电脑PAD。可以明显看见这么多年以来的趋势是移动终端的出货量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未来每个人高密度使用的可能就是PAD加手机了。我个人的体验就是:现在除了做表格等,我会用到PC电脑以外,其他时候我基本上就用PAD和手机已经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未来我相信除了手机以外,还会有大量新的数据采集终端产生。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我们有足够多的方法来采集数据。基础条件上已经具备,所以说移动互联网正在爆发一场革命。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特征,我认为他使得每个人的身份是显性的和公开化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身份、个性等的精准信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或者说可以隐藏自己了。除非你完全不跟互联网发生任何关系,比如不用手机、电脑等一切设备。因此每个人在互联网上,都留下了一条印迹,有一套独特的个人画像,这套画像其实是最真实的。因为比如说一个男生跟一个女生认识之初,彼此都会愿意展现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但彼此真正的个性习惯、优点缺点你并不知道。如果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就有可能了解。比如说通过你的大众点评,不断搜索的饭店都是川菜馆,这记录了一个你的饮食消费习惯。你每天百度的关键词就记录了你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你每天微博发的内容,尤其是放松状态,跟闺蜜之间沟通的话,两到三年的微博记录下来的言行评论,就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人格和特性,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画像。有人会说,难道我就不可以在微博上说假话了吗?我承认你可以在微博上说假话。但你想想看,一个人如果能连续三年,保持同一个水准说假话,我认为他的人格基本上也被他的行为颠覆了,就是一句话当你说十遍之后,你自己都会相信。

所以随着移动互联网革命的深入,未来很多领域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说招聘,传统互联网模式是:一个企业在招聘网站上发一个招聘需求,比如说51job或者zhaopin.com,然后有人编个简历去投,散漫的投。经常HR很痛苦,发现收到一百份简历,有九十个根本就没看清楚我的招聘要求,还有十个,一打电话他已经找到别的工作,根本也不想来,或者还有些人,从细节来看与你的要求根本不契合。但在未来,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因为每个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联网人格,你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很多细节,从而看出到底跟你的这个工作需求符不符合。甚至于,通过他在微博微信上大量的数据,你可以知道这个人在办公室是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还是一个负能量的传播者。比如一个隔三差五说自己老板不好,说自己公司不好的人,我认为他就是一个负能量的传播者。

同时,这套数据对于营销而言,就更加关键,因为这才是有效的数据。通过每个人的身份标签和个性数据,你的营销会变得更加精准。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很为我的孩子们感到痛心,有可能到我儿子找对象的那一天,谈恋爱已经是一件很索然无味的事情了。为什么?因为已经不再有偶遇的快乐,不再有看见某女生一缕头发那一刻的惊艳。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堆数据化的标签,以后谈恋爱也完全数据化,通过互联网数据你能把姑娘所有的兴趣爱好、个性了解通透,从而找到那个跟你匹配度最高的一些人进行表白,成功率绝对很高。很精准,但是没有快乐,没有一种在未知世界探索的快乐。

但这个精准,可以被营销领域所使用。传统广告形式,比如户外大牌,完全单向信息传播,受众看完之后会有什么反馈、有什么影响,你根本不知道。在早期互联网中,我们可以通过点击量、流量来看广告效果,按照CPM和CPC或者CPA的收费。但在未来信息的交互变得更直接,甚至到你的眼球停留的秒数都能被记录。当你走过一个广告牌,你会不会因为它往前走几步甚至为此停留,停留多长时间,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这个广告对他的影响,通过不断的测量,可以看出传播手段的有效性,积累起一个数据,然后不断建立一套动态的模型,然后根据规律不断去调整你的传播内容,做到更精准。我相信未来户外广告大牌必定是智能的。它不单单是单向传播内容,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捕捉到经过这个大牌的人的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停留的时长、看完后的反应等等,是惊讶,还是微笑,你可以直接看到受众看到广告后的效果。甚至在广告的呈现形式上,已经做出了ABCDEFG甚至于更多的预案,根据不同受众不同的反应、时间,给出不同的广告呈现,比如早上早高峰的时候,出的是给白领的广告,早高峰过后,可能及以老年人为主。

所以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双向流动的:传播数据和接受数据。从而可以根据反馈做不断微调的营销模式。

移动互联网另一个特征是交互,交互的价值就是:让每一个人有参与感。我们来看小米,小米就是典型的一个中国式互联网营销的成功案例。当初投资人刘芹投小米,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有一个合作人认为:疯了!投一个手机企业,你干得过那些深圳的山寨厂么,一个手机在山寨厂只要花九百块,就会有一样性能的时候,你凭什么卖一千九百九十九?但小米做到了。为什么?那就是小米的营销,他所有的营销都是交互的。雷军最经典的做法是:一百个用户法则。当他想推出一个新产品之前,他会在论坛,而不是微博当中,去做营销。因为他认为微博是单向的,只是他向受众传播信息,而不是双向的。他会选择更传统的,类似于BBS这样的论坛,去和他的用户做交互,用户不断提出需求,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他的社区论坛,感知每一个用户想要的体验,然后他把这些反馈做重度的审核,这就是前一百个用户。这是雷军采用的法则,不断信息交互。

在营销领域其实也一样,你跟你的潜在用户或者潜在受众是否有交互,或者你的推广完成以后,你的受众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跟你互动,这变得非常的关键。之前说到的皇太吉的创始人,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他所有的微博营销,都是自己亲自在做,他亲自回复每一条微信、每一条微博,这就是他所要的交互。自己能够直接跟最多的终端用户,形成一个交互。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不是一个很简单的数据流,他是一个有生命的、不断流动、再创造、再引申的信息状态。这种数据在不同的终端间流动,不同的企业间流动,不同的商家间流动,能够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比如美国竞选,奥巴马发表一个演讲完以后,竞选团队会通过互联网各个渠道了解民众对此的反应,从而了解民众意愿,并以此作为调整策略的依据。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言论,也可以影响一个商品的定价,一个饭店餐厅的上座率等等。

我们的生命会有限,但是我们留下的数据可以无限往下传递。我们此时此刻每一个人产生的数据,对后世都有他的影响力,只是影响力的大与小而已。

未完待续……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