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呼家楼 大叔的女儿小呼第一次主持茶会的经历,妈妈大周记录分享给大家。
經過了三、四個月的茶道課學習,小呼終於完成了第一期課程,按照「德泮」茶道課程的安排,最後一堂課是由小茶人自己主持一次茶會。她將邀請五個人作為茶席的客人,自己做茶主人,為大家泡茶。
小呼對於要請的人,已經心中有數,首先是爸爸媽媽,然後是她的兩位老師曉菲和豔君,當然少不了教授她茶道課的商齊老師。小呼的第一杯茶,要敬奉給她的師長。
接下來的兩周,幾乎每天晚上她都在做她的茶會邀請卡。每一張都自己設計,并親手繪製完成,有的覺得不滿意,還要重新做。從第一張到最後一張,她做得越來越有想像力了,最後一張送給商齊老師助手田老師的感謝卡,把「田」字掛在蘋果樹枝頭,好天真的創意。
從畫卡到送卡,這個鋪墊的過程,也是茶會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感到,這件事幫著小茶人漸漸把心放在事情上,學到用心做事。
茶會當天清晨,我為小呼細心梳理頭髮,穿上親手縫製的漢服,她看著鏡子裡的女孩,笑了,說「挺好看的。」我想告訴她,對於茶會的主人,虔敬的儀表也很重要,但更願意讓她慢慢領悟,不必言說。
茶會開始了。我們幾位客人步入茶室,於茶席前落座。小呼從裏間出來,端坐於茶席前方正中。她略一沈吟道:「我是茶主人呼延與周,今天為大家泡茶。」隨即按照平日熟習的儀軌進行著。
在五位大人的目光下,尤其還有第一次來此的兩位老師,看得出她很緊張,她的一部分在與氣氛做抵抗。
爸爸媽媽和老師們都靜靜地看著小茶人的一舉一動,我真真捏了一把汗,「換作是我,必定得忘了甚麼。」
就在她將第一泡茶倒入勻杯時,手指被壺蓋氣孔冒出來的熱氣燙到,一下子失手讓壺蓋落入了勻杯。
那一刻,所有人都靜靜的。小呼一時不知所措,很難為情的看向商齊老師。老師平靜地對她說「手有沒有燙到?來,我們去沖一下水。」小呼隨他去裏間,依然沒有人作聲,只是靜靜的等待。
不一會兒,小呼再次坐下來,將方才泡茶的儀軌重新來過,這一次,她做得很好。當她從出錯的地方走過,就真正的過去了;而這一步的跨越,需要勇氣與定力,她做到了!看著女孩有條不紊的動作,我聽見內在長成的聲音,感到在場每個人關愛的目光,溫暖,感動,感恩。
端起小呼奉給我的第一杯茶,輕輕啜一口,暖香盈懷。我想,這是茶,亦非茶,祂包涵了太多內容。後來,田老師問我的感覺,我說:「今天小呼泡的茶,比之前的更好喝。」
我終於領悟一件事——喝茶,喝的是茶,品的是格。茶主人的格、茶客的格,以及茶席的格。若格格不入,茶自然好喝不到哪去。
兩泡之後,小茶主人已完全進入狀態,儀軌如常進行,偶爾莞爾一笑,可以想見,她將是一位遊刃有餘的茶人。
而第一次茶會的那「咣當」一落,實屬極為寶貴的生命體驗,於她,於我,都深深受教。
茶會後,豔君老師興奮地說:「太好了!出錯太好了!」哈哈,真的太好了!
小呼,親愛的茶主人,謝謝妳為我們泡茶!妳才是最好喝的茶。
謝謝你們,茶席上的每一位!一席茶,有幸與美德共冶一爐,正是最好的茶會。
米小姐注:红二代,是对红人孩子们的称呼,红鹤是一个大家,经常在公司奔跑、欢笑的红二代让这个家庭充满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