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龙湖集团投资发展及营销部 营销中心 策划总监 罗丹
龙湖集团投资发展及营销部 体验中心 景观专业负责人 江天远
有人说,如果你在地产圈,却没有去看过龙湖的房子,那多半会被视为“非专业”。作为国内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龙湖是许多企业学习的榜样。学产品、学造园、学营销……但别人可以复制他的产品、照抄他的园林、模仿他的营销手法、借鉴他的管理模式,但龙湖的精髓,即龙湖的精神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却没有办法拷贝。本期《深红》的主题是“对标”,我们就此对作为业内实践对标管理,也是业界学习标杆的龙湖进行了专访,请相关负责人为大家分享了龙湖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龙湖的学习精神
1、《深红》:众所周知,龙湖是个爱学习的企业,从产品到造园、从物业服务到营销,龙湖在每一个方面都会学习世界最优秀的榜样,并内化成自己的基因。龙湖对标的是谁?各个方面,学习的对象有哪些?
罗丹:任何一个有优秀经验的企业和品牌,都值得我们学习,甚至不是地产行业的,从20年前开始,龙湖就一直是在学习中成长。
江天远:园林景观对标的就是大自然: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师法自然,巧借上帝之手还原一片自然生机。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推崇一种自我宏大叙事:一是以栽植修剪后的植物为主,形态规整几何对称,塔形、圆锥形、柱形、球形等各种几何规则式造型的植物都是以纯粹手工细致修剪而成;二是各类高档石材的广泛运用,方尖碑、花钵、雕塑、喷泉等等,多层次豪华硬质石材裁切细致、铺装到位,最终通过大量硬景石材人工堆砌,追求彰显一种永恒的存在。龙湖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宁静境界:一是画境美,巧借上帝之手还原自然——虽由人作巧胜天开;二是生境强,善待众生,重视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大树野蛮生长,小花喃喃自语,蝴蝶翩翩起舞);三是意境远,通过丰富的软装点睛,营造温馨温暖温情的浪漫生活场景。体验龙湖景观都几乎忘记是谁做的,其实已经不在乎谁做的,忘记景观,回到生活本真。好的景观就是融入生活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真义——内心的安宁。这可能也跟龙湖创始人本身不追求名利只追求踏踏实实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相关。老吴曾经说过:“中国的土壤产生了大量富豪,但很少产生伟大的企业……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一个人在富豪榜上的名次不断攀升,却不能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造福于股东、造福于员工。”
2、《深红》:每年龙湖都会组织各级员工在国内外学习考察,龙湖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样?如何培养的学习基因?
江天远:龙湖是崇尚学习的企业,并引用“学习敏锐度”这一概念来具体细化学习的维度。“学习敏锐度”指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举一反三运用于新、变化、不确定的环境中的能力,尤其是在困境中激发团队超常表现取得卓越结果。注意是能力而不是知识(知识只是知道、能力是做到)。具体的学习能力包括3部分:70%通过自己复盘自我学习;20%通过交流向别人学习,10%通过培训考察学习。所以大家看到龙湖人的考察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是这冰山一角,也付出常人不知的艰辛,考察之前要做详细的功课,了解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考察时还要找各个单位沟通交流,考察后还要写详细的PPT。有时白天考察晚上就投入工作,如唐宁ONE的许多建筑户型图和室内外方案就是老邵和研发总在米兰宝格丽酒店里连夜画出来然后传回国内设计院马不停蹄深化而成的。这种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学习基因几乎融入血液变成习惯性肌肉记忆。
罗丹:龙湖鼓励学习,一个是向外学习,一个是互相学习。向外学习很好理解,就是向业内业外、国内国外的相关案例学习。互相学习则是龙湖内部的互相学习,这个互相学习即没有辈分之分,也没有职级之分。新老员工互相学习,上级下级互相学习,扁平化的公司体系给这种互相学习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这种互相学习,专注专业的环境中,就会产生良好的向上的竞争环境,培养出一批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龙湖人。
3、《深红》:如何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融入到龙湖自身,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江天远:第一、先练内功,先精深再广博,龙湖内部轮岗也是如此,先把一个专业岗位做好了才有机会去其他岗位;第二、博采众家之长,少林长拳、武当太极八卦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就像李小龙从太极、咏春、潭腿,还有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最后自创截拳道;第三,灵魂附体:雕刻“肉身”、赋予气质、与之匹配。“园既成矣,而又要主人之相配,位置之得宜,不可使庸夫俗子驻足其中,方称名园。”——[清]钱泳《履园丛话》比如颐和园周边有很多院子,龙湖的颐和原著为了打造独一无二的优势,邀请国内外顶级设计大师,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中魂西技,在建筑上融入佛香阁下大屋顶的盛唐风貌,在景观上植入原生大乔与万寿山浑然一体犹如颐和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获得美国“金砖奖”
龙湖精神的培养
4、《深红》:我们听说一个项目的景观团队,能为了一个园区内的石雕花,自费去东南亚考察纹样,这种主动积极的精神是如何培养的?
江天远:首先是几乎不需要培养的,张瑞敏讲,人不成熟的第一个特征——立即要回报,我们很多员工都相信先付出,所以龙湖人自己花钱考察自己花钱住好酒店很正常。然后就是龙湖先进的社会价值观,艺术家必须是生活的艺术家,设计师必须是生活的设计师——最终目标是通过人生的体验、修行、行动成为生活的大师,从而掌握生活的艺术。一切领域的大师都必须首先是生活的大师,因为心灵创造一切。旅行考察学习是丰富人生体验和心灵感悟的最好途径。
罗丹:龙湖人的基因里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渴望成功的感觉会驱使你不管是在工作岗位还是休息的时候,你都愿意去追求一种专业的精进,你可以称之为“人生的修炼”.
5、龙湖是怎样让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学生军”,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高度职业化的龙湖人的?
罗丹:在一个由高成就动机驱动的人组成的平台上,被选拨过的、本身就具有相应基因的优秀者,会快速代入角色。而且组织提供给他们系统的专业培训,文化内化,相应的才能展示平台,发展机会。基因加平台,可能是他们能快速成长的原因吧。
6、《深红》:曾经亲历38度的炎热室外,样板区的保洁大姐汗流浃背,却仍不忘向我们微笑问好,很让我们感动?龙湖的这种精神和企业文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和建立的?是怎么把企业的精神灌输到每一个普通员工的言行当中,接受并内化成习惯的?
罗丹:龙湖文化基因的塑造,企业的创始人起到了一个根本的作用,它基因里面有一个成为一家非常好的公司的愿望,同时通过很多具体的事情去实践。吴总经常说,文化这个东西不难,就是你主张什么就身体力行地去做。比如希望建立一家开放和高效的企业,那么与之对应就要建立相应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透明公开的沟通文化。同时,还要领先这个时代大概10年的时间去进行IT体系的构建。
总结龙湖的特点,在文化上有这么几点: 一个就是爱干活。大家希望通过干活去取得成功,去实现公司的发展。这是第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基调;第二个是有一定的追求卓越的愿望,这也是很难得的。这决定了你向他宣传一些更好的标准时,他首先是开放的,不是抵触的、嘲笑的;第三,它有职业化的基因,他不是想做一个家族化的企业,就像吴总在公司的使命里谈到的一点就是创造机会,创造机会,我的理解是为很多人创造机会,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化的组织,这个机会就不是真正的机会。所以这是三点:第一个,爱干活;第二个,愿意去追求卓越的愿望;第三个,想成为一个职业化的公司,我觉得这三个是龙湖所有文化的基础。
这样的文化,催生出了一个爱干事,干实事的公司。老总的亲力亲为,也为龙湖人做出了榜样。保洁大姐只是一个案例,这样的小故事在龙湖不胜枚举。但是再小,龙湖也会把每一个人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并提倡、传承。这既鼓舞了个人,也鼓舞了大家。这种熏陶,逐渐的让每一个人的品质成为了龙湖的品质,然后整合重新回归到每一个龙湖人身上,成为骨子里的东西。
龙湖物业的军规
7、《深红》:龙湖的物业,一直为人称道, 2578条“军规”的说法,是真的吗?龙湖物业白皮书的规定有多细致?如此细的规则,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罗丹: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龙湖的物业是龙湖人的结晶与骄傲。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龙湖物业渡过了她15周岁的生日,在当天,我们发布了《龙湖物业标准白皮书(2012版)》(下简称《白皮书》),实实在在的树立了2578条标准,为“龙湖式幸福”做了一副纤毫毕现的“写真”。《白皮书》共涉及63个文件,涵括人力资源、服务流程设计、安全防护、园区环境等七个专业领域,在龙湖物业15年的发展进程中共经历了8次修订,是龙湖物业在发展中结合客户的无数需求和建议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标准。在《白皮书》里,对日常的社区维护、雨后的环境清理等诸多细节性的问题,都做出了完成质量、完成时间的详细量化规定。诸如某个区域每天清洁几遍,每次清洁间隔多长时间,清理过程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等。可以说《白皮书》的执行,是龙湖精神的一种传承。这一条条标准的背后,是物业公司在和业主相处过程中的热情与责任。每一条标准的背后,也许都有一段感人的物业小故事。这样庞大的标准,很难去一条条的考核,在龙湖,它已经融入了企业文化中,融到了每个龙湖人的骨子里。
8、《深红》:龙湖是通过什么方式,让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都完全接受龙湖的文化和标准,内化到精神形成自然而然的状态,执行到每一个细节的?
罗丹:在新人入职的第一天,我们就会明确地告诉他:你来到龙湖,就是选择了一个行业的最高标准,选择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事实也是如此,龙湖能够培养你良好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工作习惯。也许很多人,在一开始进入龙湖时候,确实会有比较苦比较累的感受。但是在龙湖的文化环境里,这种心情很快会转化为一种向上的动力。我们坚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追求,而龙湖文化的中心是一种自由向上的文化,所以,龙湖文化在各地都可以“接地气”,快速成长、发展。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论是同事关系还是与业主相处,龙湖人的付出都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那细节执行也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
龙湖的创新
9、《深红》:龙湖的学习精神一直为人称道,但龙湖的创新力度却常常被人忽略。大家知道,无论是颐和园墙外50米的颐和原著,还是在无人问津的观音桥商圈,抑或是远离大众视线的烟台,龙湖都成功了。从别墅到商圈,龙湖其实一直在创新。龙湖的创新精神是如何培养的?标准化和创新之间如何平衡,使之既能保持龙湖的特色,又不压制创新力?
罗丹:其实不管是学习的精神,还是创新的土壤。都离不开企业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只有当组织结构的设立是扁平化的,一个创新的方案从诞生到推行才不会走得太远以至走不动;只有当企业文化是开放、透明、并且鼓励独立思维,才会孵化创新的基因。所以才会诞生“卖亿级豪宅像卖白菜”的颐和原著营销模式,才会产生“北城天街”改变观音桥商圈的城市面貌,并且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
当然,龙湖做到今天,辐射全国21个城市,肯定要求标准化的产品体系。龙湖始终认为,标准化不等同于墨守陈规,标准不是死的。我们鼓励因地制宜的创新,集团和地区公司都设有“最佳建议奖”的奖项,鼓励对产品、模式等领域的创新意见。标准是在创新之后的总结与统筹,而不是创新的杀威棒。
===================================